對中國大部分地方來說,游春賞花的季節快到了。南國春早,“勝日尋芳”現在正當其時。據說對花繁春艷自我宣傳比較到位的華南師范大學校園已經游人如織。其他如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都會因為名校名風景,陸續熱鬧起來。
我們知道,來到大學的游人們并不都是觀賞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的。有些家長帶著孩子,是希望他們在校園里體驗一種文化風景。在大學校門和圖書館前的留影,寄托著父母們對孩子教育前景的期望。圖書館,對了,圖書館確實是大學最富有春意的地方。
大學最好的風景是書的園林。一個好的大學必然有一個好的圖書館。一個一流的大學,必然有一個一流的圖書館。圖書館藏書的充實,環境的靜美,氣氛的生動,可以使讀者在“如坐春風”般的感覺中,通過一頁一頁的學與思成為學者。圖書館里有馬克思的故事,也有毛澤東的故事。每一位讀書人,其實也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故事。
大學另一處美好的景致是書店。我們都一定記得讀書時在書店里邂逅好書,領略驚喜,發現新的學術路徑,展開新的學術暢想的情形。
書店在西漢長安已經出現。思想家文學家揚雄在《法言·吾子》中已經說到“書肆”。記錄漢長安城地方制度和文化風俗的《三輔黃圖》一書中,有關于特殊的文化場所“槐市”的文字。據《藝文類聚》卷三八引文:“列槐樹數百行為隧,無墻屋,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傳書記、笙磬樂器,相與買賣。雍容揖讓,論說槐下?!倍汲侵杏幸曰睒淞譃闃酥镜膶iT設置的開放空間,國家官學的學生們在月初和月中聚會在這里,以家鄉地方特產以及“經傳書記、笙磬樂器”彼此交換,“相與買賣”。這樣定時交易的圖書和其他文化用品市場,參與流通者是特定的人群,所謂“雍容揖讓,論說槐下”,形容了這里特殊的文化氣氛。唐代詩人劉禹錫寫道:“槐市諸生夜對書,北窗分明辯魯魚?!保ā肚镂炓?,《劉賓客文集》卷二一)頌揚了“槐市”的文化品質。又如宋代詩人葛勝仲詩:“舊直蓬山無俗夢,今官槐市有清陰?!保ā督上拿煞蚪淌谟觅浱仨嵰娰O輒復和答》,《丹陽集》卷二○)“槐市”風景竟然與仙境比況。周必大也曾經寫道:“君不見,漢京辟雍載《黃圖》,博士直舍三十區,分行數百曰槐市,下有諸生講唐虞?!保ā洱埲钭谌鍘熑逍值芑笔a書院》,《文忠集》卷四三)似乎“槐市”的商業色彩其實相對淡薄,而學術氣氛比較濃烈。岳麓書院“瀟湘槐市”匾額,就是對文化重心所在的表揚。詩人或以“槐市”與大教育家孔子的講堂“杏壇”為對,或以“槐市”與國家圖書收藏機關“蘭臺”為對,也體現出這樣的認識。如:“霧中槐市暗,日出杏壇明?!保W陽修:《早赴府學釋奠》,《文忠集》卷五六)“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臺?!保ㄌK軾:《次韻徐積》,《東坡全集》卷一五)現在的高校,也有臨近畢業的學生把圖書等通過交易方式留給低年級同學的情形。人們印象更深的圖書流通場所,應當是書店。在這里可以瀏覽多種書籍。東漢已經有學問家在“書肆”啟動學業的事跡?!逗鬂h書·王充傳》記載:“(王充)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后歸鄉里,屏居教授?!蓖醭渫瓿傻奈幕墩摵狻?,在學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的學術基礎的最初奠定,竟然是在洛陽“書肆”中閱讀“所賣書”而實現的。東漢還有一位在書店讀書實現學術積累的著名學者?!短接[》卷六一四引司馬彪《續漢書》曰:“荀悅十二能讀《春秋》。貧無書,每至市間閱篇牘,一見多能誦記?!避鲪偤髞沓蔀橛谐删偷臍v史學家。他所撰寫的《漢紀》,是漢史研究者必讀的史學經典。